本文共 142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本章主要介绍Linux网络模型以及常用的网络协议分析(以太网协议、IP协议、TCP协议、UDP协议)。
TCP/IP网络模型分为四个协议层,分别完成以下功能:
网络接口层
负责将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。TCP/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,而是定义如地址解析协议(ARP)等协议,提供TCP/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。网间层
对应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。其主要功能包括:传输层
对应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,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:应用层
负责数据处理和用户应用的通信。常见协议包括:FTP、HTTP、Telnet、SMTP等。OSI层与TCP/IP层对应关系:
OSI七层模型 | TCP/IP四层模型 | 传输的数据 |
---|---|---|
应用层 | 应用层 | 数据 |
表示层 | 应用层 | 数据 |
会话层 | 应用层 | 数据 |
传输层 | 传输层 | 段 |
网络层 | 网络层 | 数据报 |
数据链路层 | 网络接口层 | 帧 |
物理层 | 网络接口层 | 比特流 |
网络协议是网络设备(如计算机、路由器等)之间通信的规则集合。现代网络采用分层结构,每一层建立在下一层之上,向上层屏蔽下层实现细节。
协议架构
不同层的协议包称谓不同:链路层为帧,网络层为数据报,传输层为段。协议层数据包处理
数据包从物理层开始传输,经过网络接口层处理后成为帧,进入传输介质。到达目标主机后,每一层协议逐步剥去首部,最终将应用层数据交给应用程序。以太网帧结构
帧中包含:IP协议格式
IP数据报字段包括:TCP协议格式
TCP段字段包括:UDP协议格式
UDP数据报字段包括:转载地址:http://zewfk.baihongyu.com/